网站首页 > 技术知识 >

工业废水处理工判断好氧池泡沫持续不散的生物泡沫成因与排泥调控

生化池表面出现大量褐色、粘稠、持久不破的泡沫,堆积如山,影响观感并可能随水流溢出。作为一线工业废水处理工,掌握其持续泡沫的生物成因识别、诺卡氏菌镜检与污泥龄精准调控方法,是消除泡沫的关键。此类泡沫多由丝状菌过度繁殖引起。

判断应结合泡沫特性和运行参数。若泡沫呈褐色、粘滑、不易破碎,且系统长期处于低F/M比(<0.15)或高污泥龄状态,提示为诺卡氏菌等疏水性丝状菌过度生长。取泡沫样镜检,若见大量细长分枝的丝状菌,即可确诊。调控核心是打破其生长优势。通过增加排泥量,缩短污泥龄至8-12天,降低F/M比至0.25左右,抑制其过度繁殖。某厂氧化沟泡沫厚达半米,工业废水处理工镜检确认为诺卡氏菌,通过连续三天加大排泥,污泥龄从18天降至10天,泡沫逐渐消失。

避免投加消泡剂治标不治本。控制进水油脂含量,减少疏水性基质。生物泡沫是系统的“顽固病灶”,工业废水处理工应具备精准的镜检技能和科学的排泥策略,才能识别菌种,分析成因,调控泥龄,从根源上抑制丝状菌,实现池面清洁。


环境部 工信部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 冶金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