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技术知识 >

生化池pH波动对硝化过程的影响与缓冲调控

生化系统中硝化过程对pH极为敏感,理想范围为7.5至8.5。若pH过低,亚硝酸菌和硝酸菌活性受抑制,硝化速率下降,导致氨氮去除不完全。pH波动多由进水酸碱冲击、碱度不足或碳源投加过量引起。作为一线操作人员,掌握其波动对硝化的影响、在线监测与缓冲调控方法,是保障出水氨氮达标的必要技能。pH下降的迹象是硝化速率减缓,硝酸盐积累变慢,同时可能伴随碱度消耗过快。

发现pH偏低应立即检查进水pH和碱度。若进水为酸性废水,应调整中和池加碱量,确保进入生化池的pH在7.0以上。检测混合液碱度,若低于100mg/L(以CaCO3计),需补充碱度。常用补充剂包括碳酸钠、氢氧化钠或石灰。碳酸钠缓冲效果好,但成本较高;氢氧化钠见效快,但pH波动大。应根据系统需求选择。某厂在投加大量乙酸钠作为碳源后,因乙酸代谢产酸导致pH从7.8降至6.9,硝化受抑。操作人员立即投加碳酸钠,逐步将pH调回7.6以上,硝化能力在48小时内恢复。

日常管理中,应保持进水pH和水质稳定,避免剧烈波动。控制碳源投加量,避免过量产酸。定期监测生化池碱度,建立预警机制。对于高负荷或低碳氮比系统,可考虑在缺氧区投加碱度,维持反硝化和硝化平衡。建立pH和碱度调控记录,优化加药策略。pH是硝化过程的“晴雨表”,操作人员应具备系统的化学知识和精细的调控能力,才能科学补充碱度,稳定pH环境,保障硝化菌高效工作,实现氨氮稳定去除。


环境部 工信部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 冶金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