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技术知识 >

工业废水处理工必须掌握的厂区臭氧氧化系统尾气破坏装置失效运行管理与应急处置实务

一、引言

臭氧氧化工艺用于深度处理难降解有机物,但未反应的臭氧尾气具有强氧化性和毒性,直接排放会危害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尾气破坏装置(常用加热催化或活性炭吸附)用于分解残余臭氧。若其失效,会导致臭氧泄漏,存在安全与环保风险。作为一线操作人员,掌握其失效判断、应急处置与维护要点,是保障深度处理安全的关键。


二、失效的常见表现与成因

失效的主要表现包括:

设备间或排放口有刺鼻“鱼腥味”(臭氧特征气味);

尾气检测仪报警;

催化剂床层温度异常(加热式);

活性炭颜色变深或粉化(吸附式);

出口臭氧浓度检测超标。

常见成因有:

催化剂失活或中毒(如硫化物污染);

加热元件损坏或温控失灵;

活性炭饱和未更换;

气流分布不均,短路;

设备密封不良,泄漏。


三、运行管理中的关键操作要点

操作人员应每日巡检时注意是否有异味。定期查看温度仪表、电流表读数。记录催化剂或活性炭的使用时间。检查设备密封点有无泄漏。建立“尾气破坏装置运行日志”,包含温度、电流、更换周期等。


四、失效判断与应急处置流程

发现异常,应立即按以下流程处理:

确认:使用便携式臭氧检测仪测量排放口浓度。

停机:立即停止臭氧发生器,切断气源。

通风:开启强排风扇,加速室内空气置换。

隔离:设置警戒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检修:

加热式:检查加热管、温控器、催化剂状态;

吸附式:更换饱和活性炭。

测试:修复后通气测试,确认出口臭氧浓度<0.1 ppm。

建立“尾气破坏应急预案”,明确响应步骤。


五、常见问题与处理对策

当闻到臭氧味时,应立即停机检查。若催化剂失活,应高温再生或更换。若加热器损坏,应更换元件。若活性炭饱和,应按周期更换(通常3–6个月)。对于频繁失效问题,应检查进气湿度(过高影响催化剂)或增加前级过滤。


六、安全操作与环保建议

操作时穿戴防毒面具、橡胶手套。严禁在未通风情况下进入设备间。维修前必须排空系统。建立“催化剂/活性炭更换台账”,实现计划性维护。定期校准臭氧检测仪,确保准确。


七、总结

尾气破坏装置是臭氧系统的“安全阀”。操作人员应具备敏锐的嗅觉判断力和规范的应急处置能力,才能及时发现失效、科学处置、杜绝泄漏,确保深度处理安全环保运行。


环境部 工信部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 冶金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