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废水处理工必须掌握的厂区多水源混合进水水质波动运行管理与预处理实务
一、引言
许多工业废水处理厂接收来自不同车间、不同工艺的混合废水,各股水流的水质(pH、COD、SS、毒性物质)差异大,若混合不均或波动剧烈,会导致生化系统冲击、污泥中毒、出水超标。作为一线操作人员,掌握其水质波动的识别、混合调控与预处理优化,是保障系统抗冲击能力的关键。
二、水质波动的常见表现与成因
波动的主要表现包括:
综合进水水质指标(如COD、pH)频繁大幅变化;
生化池污泥活性下降,SV30异常;
在线仪表频繁报警;
不同取样点水质差异大;
特征污染物(如重金属、氰化物)间歇性出现。
常见成因有:
各车间生产节奏不一,排水不均衡;
缺乏有效的水质调节池或容积不足;
管道混合不充分,存在短流;
某车间异常排放(如清洗废水、事故排水);
未建立有效的源头监控与通报机制。
三、运行管理中的关键操作要点
操作人员应每日取样检测各股进水水质,建立“进水水质趋势图”。观察调节池混合效果(搅拌是否均匀)。与各车间建立沟通渠道,提前获知高浓度排水计划。记录每次异常波动的时间、来源、处理措施。
四、波动判断与预处理建议
为稳定进水水质,建议:
源头控制:与生产部门协商,高浓度废水错峰排放或预处理。
强化混合:确保调节池搅拌器正常运行,必要时增加曝气或潜水搅拌。
分质收集:对高毒性、高盐、高色度废水单独收集,进行专项预处理(如氧化、沉淀)。
在线监测:在各支管安装pH、电导率等简易仪表,实时监控。
应急缓冲:利用事故池或闲置池暂存异常废水,分批处理。
建立“多水源进水管理规程”,明确各方责任。
五、常见问题与处理对策
当发现某股进水pH极低时,应立即通知车间并启动应急中和。若COD突然飙升,应减少进水量,加强曝气。对于含毒废水,应投加活性炭或进行化学沉淀预处理。若混合不均,应检查搅拌器位置和功率。若缺乏调节容积,应建议扩建调节池。
六、安全操作与协作建议
取样时穿戴防护装备。处理高浓度废水时注意通风和防毒。与生产、环保、安全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定期召开水质协调会,解决共性问题。建立“异常进水应急预案”,明确响应流程。
七、总结
多水源混合是工业废水处理的常态挑战。操作人员应具备系统的水质分析能力和跨部门协作意识,才能有效调控、科学预处理,确保系统在复杂进水条件下稳定达标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