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废水处理工必须掌握的厂区生物除臭系统滤料板结运行管理与再生实务
一、引言
生物除臭系统通过微生物降解恶臭气体(如H₂S、NH₃),其核心是填料层中的生物膜。若滤料长期运行后发生“板结”——即填料颗粒粘连、孔隙堵塞、透气性下降,会导致气流分布不均、压损升高、除臭效率骤降,甚至系统瘫痪。作为一线操作人员,掌握其板结的早期识别、现场再生与预防措施,是保障厂区环境空气质量的关键。
二、板结的常见表现与成因
板结的主要表现包括:
风机运行电流升高,出口压力增大;
填料表面形成硬壳或结块;
喷淋系统水流下渗困难,表面积水;
出口臭气浓度明显上升;
填料层局部出现厌氧黑泥。
常见成因有:
喷淋水量不足或不均,导致盐分结晶;
进气湿度过高,粉尘与微生物代谢物粘结;
营养液投加过量,微生物过度繁殖;
填料材质易降解或强度低;
长期停机未维护,生物膜干化粘连。
三、运行管理中的关键操作要点
操作人员应每日记录风机压力、电流变化趋势。定期观察填料表面状态,用手或工具轻触判断松软度。检查喷淋分布是否均匀,有无喷嘴堵塞。建立“除臭系统运行日志”,包含压差、pH、喷淋频率、出入口浓度等数据。
四、板结判断与再生建议
发现板结迹象,可尝试以下再生方法:
反冲洗:暂停进气,加大喷淋水量或采用间歇高压喷淋,冲刷表面结块。
浸泡软化:停止系统,向填料层注入清水浸泡24小时,软化盐结晶和生物膜。
人工翻松:打开检修口,用耙子或钩子小心翻动板结层,恢复孔隙。
营养调控:减少或暂停营养液投加,控制微生物过度生长。
微生物强化:投加高效除臭菌剂,优化菌群结构。
若再生无效,应安排更换滤料。
五、常见问题与处理对策
当压差持续升高时,应检查喷淋系统是否正常。若表面积水,可能是喷嘴堵塞或填料塌陷,应清理或局部更换。对于盐结晶问题,应控制喷淋水水质,必要时软化。若微生物过度繁殖,应调整营养配比。若填料材质差,应更换为强度高、耐腐蚀的合成材料(如PP、PE球)。
六、安全操作与维护建议
操作时穿戴防毒面具、橡胶手套、护目镜,防止接触恶臭气体和污水。翻松填料时注意通风,防止H₂S积聚。严禁在未停机情况下进入填料层。建立“滤料生命周期管理表”,记录安装时间、再生次数、更换计划。每年组织一次除臭系统专项维护。
七、总结
滤料板结是生物除臭系统的“慢性病”。操作人员应具备系统的运行分析能力和主动维护意识,才能及时干预、恢复性能,确保厂区空气清新,提升工作环境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