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废水处理工必须掌握的厂区曝气池泡沫异常运行管理与消泡实务
一、引言
曝气池表面出现泡沫是正常现象,但若泡沫量过大、颜色异常或难以破裂,则属于异常工况。异常泡沫会影响氧气传递、掩盖液位、滋生蚊虫,严重时可能溢出池外。作为一线操作人员,掌握其泡沫类型判断、成因分析与消泡措施非常重要。
二、泡沫的常见类型与成因
异常泡沫主要分为:
白色泡沫:负荷过高或进水含洗涤剂;
灰色泡沫:污泥老化;
黄色泡沫:污泥解体;
褐色泡沫:丝状菌过度生长;
彩色泡沫:含油或染料废水。
成因包括:
进水水质变化;
污泥龄过长;
DO过低;
营养失衡;
设备漏油。
三、运行管理中的关键操作要点
操作人员应每日观察泡沫的颜色、厚度、稳定性及覆盖面积。定期记录泡沫变化趋势,结合SV30、MLSS等参数综合判断。注意进水水质是否有波动。每次发现异常泡沫后应记录时间、类型、可能原因及采取措施,便于后期优化。
四、异常判断与消泡建议
为控制泡沫,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若白色泡沫,可降低进水负荷或投加消泡剂;
若灰色泡沫,应加强排泥更新污泥;
若褐色泡沫,应检查进水毒性并调整DO;
若黄色泡沫,应补充营养或调整pH;
建立泡沫运行管理档案,分析发生规律。
五、常见问题与处理对策
当发现大量白色稳定泡沫时,可能是进水含表面活性剂,应加强源头管控或投加消泡剂。若泡沫呈褐色且不易破,可能是丝状菌膨胀,应投加氯片抑制。对于泡沫溢出问题,应增加消泡喷淋或人工打捞。若泡沫持续不散,应检查是否有设备漏油并封堵。
六、安全操作与维护建议
操作前应穿戴橡胶手套、护目镜、绝缘靴等防护装备,防止接触泡沫液。严禁随意大量投加化学消泡剂,防止影响微生物活性。建立生化系统泡沫管理档案,记录每次处理、效果评估。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泡沫控制专项培训,提高员工的工艺调控能力。
七、总结
曝气池泡沫虽属表面现象,但其变化往往反映系统内部运行状态。操作人员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系统的分析能力,才能准确判断、科学应对,为企业稳定达标和高效运行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