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技术知识 >

工业废水处理工必须掌握的厂区曝气池污泥上浮运行管理与调控实务

一、引言

曝气池中若出现污泥上浮现象,即本应沉降的活性污泥漂浮于水面,不仅影响泥水分离,还可能导致出水浑浊、COD升高。污泥上浮多由局部厌氧、反硝化或丝状菌膨胀引起。作为一线操作人员,掌握其上浮判断方法、成因分析与调控策略非常重要。


二、污泥上浮的常见类型与成因

污泥上浮主要分为:

块状上浮:大块污泥上浮后破裂,多因二沉池厌氧;

细小颗粒上浮:大量细小絮体漂浮,多因曝气过强或污泥老化;

反硝化上浮:带气小块污泥上浮,多因硝化液回流比过大;

丝状菌上浮:网状污泥上浮,多因F/M过低或营养失衡。

不同成因需采取不同对策。


三、运行管理中的关键操作要点

操作人员应每日观察曝气池和二沉池表面是否有异常上浮现象。定期检测DO、SV30、MLSS等参数。注意回流比是否合理,防止过度回流。每次发现上浮后应记录时间、类型、面积、可能原因及采取措施,便于后期优化。


四、上浮判断与调控建议

为稳定系统运行,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若块状上浮,应检查二沉池排泥是否及时;

若细小颗粒上浮,应降低曝气量或调整排泥;

若反硝化上浮,应降低硝化液回流比;

若丝状菌上浮,应投加絮凝剂或调整F/M;

建立污泥上浮管理档案,分析发生规律。


五、常见问题与处理对策

当发现大块黑色污泥上浮时,可能是二沉池底部厌氧,应加大排泥频率。若水面漂浮大量细小黄褐色颗粒,可能是曝气过强或污泥老化,应降低DO并更新污泥。对于带气小块污泥,可能是反硝化所致,应减少内回流。若上浮污泥呈网状,可能是丝状菌过度生长,应投加氯片或调整pH。


六、安全操作与维护建议

操作前应穿戴橡胶手套、护目镜、绝缘靴等防护装备,防止接触污水。严禁在未佩戴防护的情况下近距离观察池面。建立生化系统运行档案,记录每次上浮、调控、恢复的时间。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污泥沉降问题专项培训,提高员工的工艺分析和调控能力。


七、总结

污泥上浮虽属表面现象,但其背后往往隐藏着工艺运行的重大调整。操作人员应具备系统的工艺思维和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准确判断、科学应对,为企业稳定达标和高效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环境部 工信部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 冶金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