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废水处理工必须掌握的厂区曝气池污泥沉降比异常运行管理与调控实务
一、引言
曝气池污泥沉降比(SV30)是衡量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重要指标。正常SV30应在30%左右。若SV30过高(>50%)或过低(<15%),均表明系统运行异常,可能影响二沉池泥水分离效果。作为一线操作人员,掌握其异常判断方法、现场取样技巧与调控策略非常重要。
二、SV30异常的常见类型与成因
SV30异常主要分为:
SV30过高:污泥膨胀、丝状菌过多、污泥龄过长;
SV30过低:污泥老化、营养不足、负荷过低;
上清液浑浊:污泥解体、中毒、曝气过强;
泥水界面不清:污泥絮体细小、回流比不当。
每一类异常都对应不同的运行问题,需结合其他参数综合判断。
三、运行管理中的关键操作要点
操作人员应每日定时(如上午9点)在曝气池出口处取混合液样品,使用1000mL量筒静置30分钟测定SV30。注意取样位置应具代表性,避免死角或进水口附近。记录SV30值、上清液透明度、泥水界面清晰度及操作人信息,形成趋势图。
四、异常判断与调控建议
为稳定污泥性能,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若SV30>50%,应检查DO、F/M比,必要时投加絮凝剂;
若SV30<20%,应减少排泥或补充营养;
上清液浑浊时,应降低曝气量或检查进水毒性;
泥水界面不清时,应调整回流比或排泥频率;
建立SV30运行档案,分析月度变化趋势。
五、常见问题与处理对策
当发现SV30持续升高时,可能是丝状菌膨胀,应降低pH或投加氯片抑制。若SV30突然下降,可能是污泥中毒或大量流失,应立即排查进水并减少排泥。对于上清液浑浊问题,可能是曝气过强或污泥老化,应调整DO并更新污泥。若泥水界面模糊,可能是回流比过大或污泥浓度低,应优化回流控制。
六、安全操作与维护建议
操作前应穿戴橡胶手套、护目镜、绝缘靴等防护装备,防止接触污水。严禁在未佩戴防护的情况下近距离观察量筒。建立生化系统运行档案,记录每次SV30、MLSS、DO等关键参数。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污泥性能分析培训,提高员工的工艺调控能力。
七、总结
污泥沉降比虽是一个简单指标,但其变化往往预示着生化系统的重大调整。操作人员应具备较强的观察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才能及时发现异常、科学调控,为企业稳定达标和高效运行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