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技术知识 >

电化学还原耦合生物脱氮实现高硝酸盐废水高效去除的研究进展

一、引言

硝酸盐污染广泛存在于农业面源水、养殖废水及食品加工废水中,其毒性高且易迁移。传统生物脱氮法受限于碳源依赖性强、反应速率慢等问题,而电化学还原耦合生物脱氮(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 Bio-denitrification)通过先将NO₃⁻还原为NH₄⁺或N₂,再由微生物进一步代谢,显著提升了脱硝效率与系统稳定性。


二、技术原理与协同机制

该联合工艺包括两个核心过程:

电化学还原段:钛基镀硼金刚石(BDD)、不锈钢、石墨烯修饰电极等将NO₃⁻还原为NH₄⁺或N₂;

生物脱氮段:引入厌氧氨氧化菌或异养反硝化菌进一步代谢产物;

协同作用:降低毒性负荷,提升可生化性;

电子传递增强代谢活性:促进微生物附着与生物膜形成。


三、系统构型与发展现状

目前主流构型包括:

平板式电化学池+活性污泥系统;

流动式三维电极反应器+MBR;

膜分隔双室反应器+Anammox模块;

模块化装置支持灵活扩容。


四、关键参数优化

影响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包括:

电流密度:控制在10–40 mA/cm²;

pH值:酸性至中性更利于还原反应;

温度范围:20–35°C;

水力停留时间(HRT);

菌种投加量与驯化周期。


五、实际应用案例

某食品添加剂企业采用该联合系统处理含硝酸盐废水(初始浓度约80 mg/L),经处理后NO₃⁻去除率达95%,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系统运行稳定,无二次污染。


六、未来发展方向

开发高效耐高硝酸盐菌株;

探索太阳能驱动电化学系统;

构建AI优化控制系统提升能效;

推动模块化设备适应中小企业需求;

探索脱氮副产物(如N₂)的碳交易价值。


环境部 工信部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 冶金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